胡宗宪(胡宗宪是忠臣吗)
15
2023-11-14
胡宗宪:(1512年11月4日-1565年11月25日),字汝钦,一字汝贞,号梅林,南直隶徽州府绩溪县人,明代名臣。在任期间屡决悬案,平反冤狱。
胡宗宪自进士出身,先任益都知县、余姚知县,后以御史巡按宣府、大同等边防重镇,整军纪,固边防,为明王朝的边疆稳定作出了贡献。
胡宗宪是由严嵩义子赵文华的举荐而屡屡升迁的,很多大臣的眼里,他属于严党。赵文华已死,严嵩失宠,胡宗宪的处境也就岌岌可危。
胡宗宪,日本明代英雄,名如真,名梅林。生于1512年,卒于1565年,享年53岁,皇族。嘉靖十七年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
1、说实话,他的死其实有点冤枉。嘉靖四十一年,一代首辅严嵩罢官,严嵩学派解散。胡宗宪频频升迁,除了自身能力外,最重要的是他的推荐。推荐他的人是严嵩的养子赵文华。自从赵文华得宠后,胡宗宪就被贴上了严派的标签。
2、胡宗宪,明朝抗倭英雄,字汝贞,号梅林。锦衣卫世家出身,生于1512年,死于1565年,享年53岁。嘉靖十七年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3、可是,这样厉害的胡宗宪,最终却是含冤而死,这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五月,内阁首辅严嵩被罢官,其子严世蕃被逮。胡宗宪是由严嵩义子赵文华的举荐而屡屡升迁的,很多大臣的眼里,他属于严党。
胡宗宪是明朝的正二品官员。胡宗宪,字汝贞,号梅林。祖籍安徽绩溪,家族世代锦衣卫出身,在东南倭乱时期任直浙总督。
胡宗宪,汉族人,是明朝著名的一位抗倭大将,嘉靖年间,考中进士,曾在现今的山东益都任职,也曾在现今的浙江省当县令,后来被提拔为巡按御史,此人才华横溢,足智多谋,曾立志要为国家建功立业。
胡宗宪简介 胡宗宪(1512—1565年),汉族。字汝贞,号梅林,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明朝抗倭名将。万历十七年,御赐归葬故里天马山,谥号襄懋。嘉靖十七年进士。
功臣 胡宗宪,字汝贞,南直隶徽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此人为官,一步一个脚印,由知县、御史、巡按,这样,他不仅在地方历练,军队中也久经“锻炼”(巡按宣府、大同)。州府绩溪(今安徽绩溪)人。
1、胡宗宪——明朝兵部尚书 胡宗宪(1512—1565年),汉族。字汝贞,号梅林,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明朝抗倭名将。万历十七年(1589),御赐归葬故里天马山,谥号襄懋。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
2、胡宗宪自进士出身,先任益都知县、余姚知县,后以御史巡按宣府、大同等边防重镇,整军纪,固边防,为明王朝的边疆稳定作出了贡献。
3、胡宗宪简介 胡宗宪(1512—1565年),汉族。字汝贞,号梅林,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明朝抗倭名将。万历十七年,御赐归葬故里天马山,谥号襄懋。嘉靖十七年进士。
假圣旨,这等重罪,胡宗宪于生于死。让胡宗宪活命的世宗听说后,勃然大怒。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十一月初三日,胡宗宪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时年五十四岁。
于是,在狱中的胡宗宪只得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以死证明自己的清白。然而,当时的统治者并没有相信,这宗冤案在隆庆六年才得以平反。清朝张廷玉的《明史》这样评价胡宗宪。
因在政治党派中,他与严嵩的义子赵文华走得比较近,其他大臣就将它归结于严嵩一党,所以当严嵩被捕入狱时,他受到了牵连,最终被皇帝处死了。
去世时间:1565年11月25日 主要作品:《辩诬疏》主要成就:平息倭寇 官位: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谥号:襄懋 出身:嘉靖十七年戊戌科同进士出身 胡宗宪早年考中进士后,被安排在刑部观政,学习政务。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十一月,胡宗宪死于狱中。隆庆六年(1572年),昭雪,并录平倭功勋。万历十七年(1589年),追谥襄懋。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