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于禁投降关羽后面怎么样了)

admin 11 2023-11-18 22:12:05

本文目录一览:

三国中的于禁,你知道多少呢?

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战中,于禁在败给关羽后投降,致使晚节不保。关羽败亡后,于禁从荆州获释到了吴国。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孙权遣还于禁回魏,同年去世,谥曰厉侯,有一子于圭。

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战中,于禁在败给后投降,致使晚节不保。败亡后,于禁从荆州获释到了吴国。黄初二年(公元221年),遣还于禁回魏,同年去世,谥曰厉侯,有一子于圭。

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原为鲍信部将,鲍信战死后被王朗引荐给曹操,之后便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许多战功。

于禁,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二二一年,曹操大将。字文则,泰山巨平(今山东泰安)人。弓马熟练,武艺出众。初在鲍信手下剿灭黄巾军,后归附曹操。参加过攻打吕布、张绣、袁绍的战事,因战功拜虎威将军、左将军。

曹操得知真相后,盛赞于禁有不可动之节。之后他的好朋友反叛曹操,于禁奉命攻打,很快就逼得对手放弃抵抗投降。本以为有多年的交情,投降后可以保得一命。

三国演义人物:于禁,字文对,泰山巨平人。他虽然有勇有谋,但对曹操却不是始终忠心耿耿。当于禁领军数百人,来投靠曹操时,曹操见他“弓马熟娴,武艺出众”,于是就命他为点军司马。不久之后,又提升他为平虏校尉。

于禁在历史上的评价如何?他为什么会屈降于关羽?

为何他的评价会这样惨淡呢?要说到于禁这个人物,大家可能都不太陌生,因为在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里衍生出了这样一个典故水淹七军。

于禁作为曹操器重的武将,在关羽水淹七军后投降,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就是怕死,第二个就是曹魏大势已去,眼下形势还是投降比较好,第三个就是不想让自己的士兵白白战死。

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于禁,作为人们熟悉的五子良将之一,于禁在历史上的评价似乎却不太好,原因之一,就是他曾经投降过。

就这样战功显赫的于禁还是背负着叛逃的罪名,其实在三国中投降的人并不少,就连关羽自己也曾投降于他人过。只是于禁的投降会严重打击军心,也让曹操非常失望。

曹操手下地位最高的武将,于禁的结局如何?

1、于禁看完大愧,于禁忧病而死,曹丕赐其谥号为厉侯。厉在谥法上有暴慢无亲、杀戮无辜之意,属于丑谥。后世有学者评论说,于禁率数万人败不能死,可以把他杀了,也可以从此不用他,但用这种办法羞辱他,并不是为君之道。

2、例如,曹操从行伍之中提拔除了于禁、乐进,又从投降将领中选出了张辽、徐晃、张郃等名将,而且当时曹操手下最厉害的五位谋士荀彧、荀攸、程昱、贾诩以及郭嘉等人,全部都是因为被曹操的个人魅力所折服,而主动前去投奔曹操的。

3、曹操在很多事情上都很信任他。他在曹魏政权中,地位颇高。并且是“五子良将之首“。在很多方面上,于静是一个天生的将军。

4、于禁屡立奇功,从严治军,在军中威信极高,深受曹军兵将的爱戴,曹操对于禁也是颇为信任。俗话说“前篱笆放猫,后篱笆养狗”,人生从来都是立功难,守义更难。

5、于禁可以说可以说是魏五子良将中最具有悲剧色彩的一员大将了,其生前也是征战无数,为曹操鞍前马后的,立下了不少大功。从曹操虎踞兖州开始,于禁便追随在曹操身边。

上一篇:贾妮个人资料(贾妮个人资料图片)
下一篇:防风通圣丸的功效与作用(防风通圣丸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