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钟会三国杀台词)
8
2023-11-11
1、邓艾被说功高盖主,钟会说他谋反,被杀。钟会就是要谋反,被镇压。钟会(225年-264年),字士季,颍川郡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人。三国后期曹魏重要谋臣和书法家,太傅钟繇之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
2、而邓艾也不是谄媚之人,在钟会面前也是没好话,所以他们的矛盾也越来越深了。
3、钟会是个野心家,吞并诸葛绪的部队后,钟会属下的军队是邓艾的好几倍。再加上姜维的投降和劝说,钟会打算以蜀地为根据地谋反。谋反的最大障碍就是邓艾。于是,钟会与监军卫瓘一起密报邓艾想谋反。
4、钟会属于曹魏功臣集团的第二代出身文官,年轻气盛,胸中自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豪迈和自负。两人迥异的经历,凸显了个性而缺乏共性,更使他们互相轻视。
1、钟会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出处《世说新语·言语》是《世说新语》的第二门,共108则。作者刘义庆,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
2、钟毓是先拜后喝酒,钟会只是喝酒,并不行礼。后来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行拜礼,钟毓说:“喝酒要讲究礼仪,所以我要拜。”又问钟会为什么不拜,钟会“偷本来就不合礼仪,所以我不拜。
3、这个故事被选入《世说新语》的“言语”篇,因为钟毓和钟会的言语表现出了他们不同的个性和情绪。钟毓的诗句“辞清”展现了他的才华和冷静,而钟会的回答则暴露了他的紧张和担忧。
4、《钟氏之子》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钟会有才干,精通玄学。魏齐王芳正始年间(240~248),由秘书郎迁中书侍郎。正元二年(255),毋丘俭作乱,钟会从大将军司马师东征,迁黄门侍郎。
钟会升迁为黄门侍郎,东武亭侯,邑三百户。公元257(甘露二年),朝廷任命诸葛诞为司空,当时钟会守丧在家,算定诸葛诞必不从命。后来诸葛诞谋反,圣驾停驻在项,司马昭率领大军到寿春,钟会随行。
【人物简介:三国魏大臣、司马昭谋主。钟繇子。历官黄门侍郎、司徒、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封东武亭侯。像取自清光绪庚寅冬月广百宋斋校印《图像三国志》。
生平简介 钟会,字士季,颍川郡长社(今河南长葛)人。生于黄初六年(公元 225年),卒于景元五年(公元264年)。魏国太傅钟繇之子。钟会少机敏,博学识,善论辨,精通数般技艺。
钟会简介钟会(225—264年)是司马昭的重要谋士。曹魏少帝曹芳时,司马懿发动政变,击垮了曹爽集团,控制了政权。但是仍有一部分亲曹氏的军事势力起兵反对司马氏的专权。
1、《偷服药酒》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篇。原文: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2、本文讲述了钟毓兄弟偷酒喝的故事,钟毓行礼而钟会未行礼,其实两人说法都有道理,钟会不行礼是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钟毓行礼因为他为人诚实忠厚。
3、钟会回答说:“我因为见到您而紧张,连汗也不敢出。”钟毓兄弟小的时候,正当父亲昼午睡。于是一起偷喝药酒。其父当时觉察了,仍假装睡着来观察他们。钟毓先行了礼而后饮,钟会喝了酒却不行礼。
1、一方面,就钟会来说,钟会出身颍川士族钟氏,为太傅钟繇的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幼弟。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钟会少年时聪慧敏捷异常。钟会五岁时,钟繇带着他去见蒋济,蒋济认为钟会非常人也。
2、钟会,字士季,出身颍川钟氏,才高八斗,精通玄学。他是太傅钟繇庶出幼子,是三国时期少有的神童。
3、曾和姜维鏖战未分胜负,但是邓艾、邓忠父子虽然都是能征善战的大将,武功出众,在政治上却略显稚嫩,最终被钟会借卫瓘之手除掉,或者说是被司马昭借钟会、卫瓘之手除掉的。
4、历史上有许多神童,大多结局凄凉,反而是那些中人之姿后来居上,成就非凡。三国时期有四个有名的神童,然而他们要么早夭,要么死于非命,竟无一人能寿终正寝。曹冲。
钟会这招极狠,司马昭对邓芝的不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钟会伪造的这些书信。钟会利用司马昭急切除掉邓艾的心理,顺利地从司马昭手上骗来了前线部队的指挥权,轻松拿下邓艾。
平蜀后,钟会有谋反之心,谋诛魏将,于是密报司马昭说邓艾居功自傲,想要谋反,司马昭命钟会把邓艾关进囚车解压回朝,钟会遣卫瓘在前,把司马昭的手谕传达给邓艾的士兵,于是邓艾的士卒皆放下武器,并将邓艾压入囚车。
因为自己的大功,逐渐萌生出不臣之心,毕竟自己功劳再高,说到底也是一个臣子,封赏再多,终究屈居人下,但是钟会偏偏不甘心如此,姜维借此机会,慢慢酝酿出一个计划,想要重新建立蜀汉,杀掉钟会夺取军权。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