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内而亡)
16
2023-11-26
晋文公叫重耳的原因是:民间有传说重耳为重瞳子。目有双瞳,所以叫重耳。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说:重耳应该不叫重耳,而应该叫重目,因为他的眼睛有2个瞳孔,跟舜帝一样。
重耳是一个具有历史典故的名词,指的是古代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人物,他的真名叫做「公子重耳」。公子重耳,又称「郑重耳」,是晋国君主重耳公的儿子,也是晋国的太子。
重耳:读音chóng ěr 。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只是名字并无具体来历。
1、“重耳”一词是一个历史人物的名字,读音为“zhòng ěr”。下面将从两个方面来介绍这个名字。首先,从字面上看,“重耳”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
2、唐陆德明的《经典释义》对古籍中重耳的“重”一律注释为“重,直龙切”,将原书反切的注音换成现代普通话就应当读chóng。
3、重耳:读音chóng ěr 。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只是名字并无具体来历。
4、重耳是读chong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重耳”一词是一个历史人物的名字,读音为“zhòng ěr”。下面将从两个方面来介绍这个名字。首先,从字面上看,“重耳”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
重耳的拼音是[chóng ěr] 。晋文公重耳: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重耳的解释 即 重较 。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重耳,古 重较 也。文官青耳,武官赤耳。” 参见 “ 重较 ”。 词语分解 重的解释 重 ò 分(坣 )量较大,与“轻” 相对 :重负。重荷。
和舜的“姚重华”的“重”一样,都表示双重的意思。因为据记载,晋文公(姬重耳)的耳垂是双重的。重耳是晋文公的名字。他是晋献公的儿子(称:晋公子重耳),晋献公在他夫人死亡以后,把他最宠爱的骊姬立为夫人。
重耳[ chóng ěr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重耳,古重较也。文官青耳,武官赤耳。”参见“ 重较 ”。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