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的故事(郑和的故事400字左右)
本文目录一览:
- 1、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梗概
- 2、郑和的故事
- 3、郑和的故事100字左右
- 4、简要的写一写郑和的主要事迹
- 5、关于郑和的故事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梗概
后来到了锡兰的时候,向有关佛寺捐赠了不少金、银、丝、绢等物品。永乐七年的夏天,郑和船队正式反航。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
“爪哇事件”发生后,西王十分惧怕,派使者谢罪,要赔偿六万两黄金以赎罪。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就出师不利,而且又无辜损失了一百七十名将士,按常情必然会引发一场大规模战斗。
明代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和明代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
讲述了建文帝为巩固皇权削蕃,历经“靖难之役”后,朱棣登基,定都北京,国家迅速复兴强盛。为“示天国德威”,他派遣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与邦国的商贸与文化的交流。
郑和的故事
1、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州,六百年前,郑和下西洋时叫满刺加。这里是东西航行过往船只的重要港口,必经之道。郑和下西洋时,先后七次都经过马六甲海峡并在满刺加停留驻扎,把这里作为大本营,存放物资之地。
2、郑和,原名马三宝,回族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太监。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他一生中七下西洋,出使西太平洋,印度洋等等,为文化传播、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3、郑和的故事有《出任正使》、《守备南京》、《鞠躬尽瘁》。《出任正使》郑和少年时就在朱棣身边长大,跟着朱棣南征北战,是“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并被朱棣皇帝视为心腹。
4、公元1425年(洪熙元年),郑和受命率下西洋的军队镇守南京,而郑和本人也成为首位南京守备太监。同年,仁宗病逝。明宣宗朱瞻基继位,要求郑和与王景弘谨守南京。郑和还受命负责修缮南京宫城。
5、元朝初年,郑和的祖先移居云南,是元朝云南王麾下的贵族,时称“色目人”,世代信奉伊斯兰教。1381年朱元璋为了消灭盘踞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派手下大将傅友德、蓝玉等率30万大军,发起统一云南的战争。
郑和的故事100字左右
公元1425年(洪熙元年),郑和受命率下西洋的军队镇守南京,而郑和本人也成为首位南京守备太监。同年,仁宗病逝。明宣宗朱瞻基继位,要求郑和与王景弘谨守南京。郑和还受命负责修缮南京宫城。
郑和少年时就在朱棣身边长大,跟着朱棣南征北战,是“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并被朱棣皇帝视为心腹。但是,更为重要的是郑和本人所具备的素质和条件适合于担任下西洋总兵正使一职。率领船队下西洋。
郑和,原名马三宝,回族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太监。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他一生中七下西洋,出使西太平洋,印度洋等等,为文化传播、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郑和一心一意地造船,把别的事情都丢在了脑后边。为了造船,他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没用多少天,郑和就造出了三十多只小木船。
简要的写一写郑和的主要事迹
1、明宣宗朱瞻基继位,要求郑和与王景弘谨守南京。郑和还受命负责修缮南京宫城。公元1426年(宣德元年),郑和等奏请修理南京的天地坛等建筑。
2、元朝初年,郑和的祖先移居云南,是元朝云南王麾下的贵族,时称“色目人”,世代信奉伊斯兰教。1381年朱元璋为了消灭盘踞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派手下大将傅友德、蓝玉等率30万大军,发起统一云南的战争。
3、第二,郑和知识丰富,熟悉西洋各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在郑和下西洋前,郑和曾出使暹罗、日本,有进行外交活动经验。
4、郑和前后出海7次,到过印度洋沿岸的三十多个国家,最远还曾到达过非洲。郑和七次下西洋,说明我国当时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5、本姓马,小字三保,明云南人。成祖时为太监,赐姓郑,航海至南洋、印度、波斯、非洲东岸等处,开中外交通最远的航路,宣扬威德, 助马来西亚建国,海外诸国争来朝贡。时人称为三保太监下西洋,是明代初年的盛事。
关于郑和的故事
郑和的故事有《出任正使》、《守备南京》、《鞠躬尽瘁》。《出任正使》郑和少年时就在朱棣身边长大,跟着朱棣南征北战,是“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并被朱棣皇帝视为心腹。
率领船队下西洋。首先,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郑和少年时就在明军中服役,在明军中长大,后转入燕王府侍候朱棣。
郑和,原名马三宝,回族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太监。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他一生中七下西洋,出使西太平洋,印度洋等等,为文化传播、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郑和下西洋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两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 系。
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二万七千八百余人,从南京、太仓一带至福建长乐太平港扬帆出海。庞大的大明船队,从此开始长达28年的海外宣扬国威和寻求贸易的远航。朱棣是大航海的决策者和组织者。
郑和父亲与祖父均曾朝拜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熟悉远方异域、海外各国的情况。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